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灵异小说 > 只愿相遇不负今生 > 第2859章:冰释前嫌

只愿相遇不负今生 第2859章:冰释前嫌

作者:蓝莓爱芝士 分类:灵异小说 更新时间:2021-08-26 14:43:31 来源:大海中文网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章节阅读:

第十三卷 从顺治祭孔到紫禁城黯然退位--夕阳西下的大清王朝

从公元1644年顺治皇帝在北京明皇宫登基坐殿,到公元1912年小皇帝宣统紫禁城黯然退位,走过了268个年头的大清王朝就如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走在了夕阳西下的光晕里。

而在这268年里,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第一次超越了中国这个史上最辉煌的帝国……

明朝最后一支起义军结局如何?

清军入关,给李自成农民军以沉重打击。

公元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主力部队由李自成的侄子李锦和高一功(李自成夫人高氏的弟弟)率领,开到湖南;另一支部队由郝摇旗、刘体纯等人率领先后进入湖南、河北一带,他们决定和明军联合一致抗清。

当时,南明隆武政权正受到清军的威胁,看到农民军能征善战,就去招抚这支农民军,将李锦、高一功的部队命名为忠贞营,将郝摇旗、刘体纯的部队整编为十三营。

不久,隆武帝遇难,永历政权建立,农民军又归顺了永历政权。

后来,李锦病死,高一功率领部队离开永历政权,开到贵州。

高一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李锦的义子李来亨成了这支队伍的首领。

他带领人马来到四川湖北交界的夔东,同郝摇旗部队会合。

公元1663年春天,康熙派湖广总督张长庚率军进攻茅麓山,被李来亨设计杀死杀伤清军一万多。

张长庚见势不妙,夹着尾巴溜了。

于是,康熙又调集重兵围攻夔东。

后来,刘体纯、郝摇旗在与清军作战中英勇牺牲了,农民军只剩下了李来亨这一支。

李来亨率领几万战士坚守在茅麓山,多次打退了清军的进攻。

但由于长期作战,没时间种田,积蓄的粮食就要吃完了。

清军从一个叛徒口中得知农民军的粮食已尽,又得知山上地势和军事的情况,就派兵绕到后山,趁着大雾弥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通梁山岭,占据了要塞。

李来亨听说通梁失守,意识到决战的时刻到了,从容地指挥战士们突围。

战士们奋勇拼搏,与清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战斗。

他们手持长矛利剑,拼命厮杀,喊杀声响彻茅麓山,清军无不胆战心惊。

清军仗着人多,援兵又源源不断,终于攻破了山寨。

李来亨见将士们越来越少,知道大势已去,就让自己的妻子儿女坐在一间屋子里,亲自放了把火,然后自己也上吊死了。

茅麓山一役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最后一支被清军镇压下去了。

哪本书号称古代文言文典范?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之冠,集有故事491篇。

《聊斋志异》为清初蒲松龄所作。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其书屋名“聊斋”,故世亦称其为聊斋先生,蒙族人,为淄川(在今山东)人。

今淄川东有庄名“满井”,因庄东有井,井水常满而溢,故得是名。

井水溢流而成小溪,垂柳夹岸,故又有“柳泉”之称。

蒲松龄所著除《聊斋志异》这一名扬四海的巨著外,还有诗一千余首,词一百多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杂剧三本,以及多种杂书。

蒲松龄为著《聊斋志异》一书,曾于满井设茶摊,过路人口渴,免费供给茶水,不要他酬,只要饮者讲一故事,或轶闻异事。

久而久之,四方异闻怪事盛集于他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继”。

然而,各地素材良莠不一、杂芜不齐,一经蒲松龄神笔,则文采四溢,妙趣横生。

《聊斋志异》虽以文言写成,却不枯涩难读,其语言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

“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典故与谁有关?

“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典故和八大山人有关。

有一年,康熙到江南去巡视,沿途要召见一些官吏,通知召见的时间是五更,但是有的人二更就在门口等候了。

朱耷为了讽刺这些阿谀奉承的官吏,特意画了一幅《牡丹孔雀图》。

《牡丹孔雀图》的下半部分画着一块上大底小,看起来极不稳当的石头,石头上蹲着两只孔雀。

本来十分美丽的孔雀,被朱耷画得十分丑陋--短而秃的嘴,本来应该最美丽的尾巴部分只有三根极其难看的翎毛留存着,发直的双眼贪婪地看着前方,一副恨不得把自己都卖出去的谄媚相。

在《牡丹孔雀图》的上半部分,朱耷画着乱石,乱石堆里懒散地耷拉着几根竹子和几株开放的牡丹花;在空白处,朱耷用刚劲有力的字体题诗二首,在诗中把奴颜媚骨的人称为“三耳”,因为只有奴才的耳朵最为灵敏,就像长了三只耳朵一样。

而孔雀尾巴上的三根毛则象征着清朝官员头顶上那一顶带着三根翎的官帽。

后来,郑板桥看了《牡丹孔雀图》后,评价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吴敬梓是如何讽刺清政的?

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用辛辣的笔锋,尖锐地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在吴敬梓笔下,大致有这样三类士人:第一类是以科举仕进为人生唯一目标的科举迷;第二类是一群已经考取功名的士人,搜刮民财、残害百姓;第三类是科场败北、功名失意却又不甘寂寞、以风流名士自居的人物。

作品通过描写他们附庸风雅、招摇撞骗的行径,侧面反映了科举对文人精神状态的毒害和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

作品自如地安排各色人等,组织情节,从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