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 > 殷浩 失败的人生还值得讲述吗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 殷浩 失败的人生还值得讲述吗

作者:北溟鱼.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5-22 06:43:04 来源:大海中文网

出名要趁早,蹉跎到老再出名,成名的快乐也少了一半。

殷浩的人生有个一百分的开局,他有一个好出身和一个名满天下的父亲。殷浩的父亲是殷羡,从南京到武昌去做市长时,背了一包南京城里人托他捎到武昌去问候亲戚或者拉拢关系的信。不小心成了搬运工的殷羡到了南京城外实在吃不消了,看见路边有个水塘,直接把那包书信往水里一抛,如释重负般大声道:“升迁的人自然升迁了,倒霉的人已然倒霉了。问候本就是无用功,我才不做邮递员。”

有这么个父亲,殷浩的少年时候就被期许能够继承这种名士范儿。殷浩也不负众望。他曾经妙解过周公解梦里面“梦棺材是将要升官,梦见脏东西是将要发财”的玄机:官就是个腐臭的东西,不梦棺材梦什么?钱本就是粪土,发财当然就要梦见脏东西。

就像是阮瞻的那句“将无同”赢来一个太尉掾属一样,殷浩的妙解也为他赢得了做官的机会,不过除了给庾亮做过短暂的秘书处处长之外,他拒绝了大多数做官的邀请,自己一个人躲到父母的墓前守孝去了,一待就待了十年。

殷浩罢官归隐,反而成了一个传奇。社会上关于了不起的小名士殷浩的各种传说不胫而走,甚至出现了“殷浩不出山,天下苍生怎么办”的呼声。全国都成了他狂热的粉丝。

而殷浩,像是所有少年成名的人一样,小小年纪已经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傲气。一般的官位看不上,牛人来请也难入他法眼。直到当时还是会稽王后来成了简文帝的司马昱入朝辅政,写了一封把殷浩捧上天的信——说什么你不出山这个时代就没希望,这个国家也没希望。殷浩掐好了日子,推辞了四个月,看着差不多了,终于走上这段赞誉与期待铺就的红毯,正式出山了。

东晋时候,是个名人就牛气冲天,拒不承认别人比他强。司马昱是皇亲国戚,自己也是清谈场上的一把好手,名士脾气并不比殷浩小。他愿意放下面子请殷浩出来,是已经被逼到了绝路,没办法的办法——这时候的司马昱日子过得风雨飘摇,十分惨淡。朝廷面对着上游虎视眈眈的大军阀桓温,他随时可以杀到南京来给他们俩耳刮子。想来软的,桓温不理他们,想来硬的……原先可以制衡桓温的大佬们,庾亮、庾冰、何充都老死了。司马昱此时力邀殷浩,是指望着他出来对付桓温。

然而年少知名的殷浩其实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谋略,从小被捧大的殷浩缺少虚与委蛇的韧性,一上任就拉开架势和桓温抢地盘。从东晋立国,中央和边镇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扬州、徐州、兖州、荆州等几个边防重镇上。桓温的老巢在荆州,长江上游殷浩自然动不得。徐州、兖州原先在褚季野的手上,褚家是皇亲国戚,利益和中央一致。殷浩又提拔荀羡主管义兴、吴郡,很快徐州、兖州也控制住了。豫州在谢家手上,谢家也并不在桓温的控制之内。少年殷浩旗开得胜,更是骄傲得不得了,完全忘记了老领导的交代。

殷浩接受朝廷之前,是庾翼掌权。庾翼安排原来做徐州刺史的桓温去做荆州刺史,很大的原因是,东晋再没有比桓温更出色的战将来镇守这块战略要地。庾翼在临死之前给殷浩写了封信,为内外相安做了重要安排:外面靠庾家、桓家,朝廷里面靠何充、褚季野。意思是要他们和睦相处,不到最后别剑拔弩张撕破脸皮。这时候何充死了,殷浩顶替了他的位置。只是,殷浩却把制衡变成了叫板,处处与桓温争锋。

桓温和殷浩,也算是发小了,可从少年时代就喜欢搞谁比谁强的竞争。桓温总喜欢贬殷浩,说小时候玩,自己骑腻歪不要的竹马,殷浩就捡去骑。殷浩输人不输阵,桓温总是问他,“你和我比怎样?”殷浩总淡淡回道,“我还是喜欢我自己。”

长大了之后,除了争锋的舞台更加宽广之外,二人的相处还是这个模式。桓温一方军阀,自然骄傲。但殷浩论出身、论名声都比他好,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于是就有了永和六年那次让桓温笑破肚皮的北伐。那时候后赵皇帝石勒死了,后赵除了继位的石虎之外又冒出来一个称帝的石遵,除此之外,还有石袛和石鉴,谁也不服谁,都想趁乱捞好处。于是石勒的干儿子冉闵趁机跳出来,借着为皇帝报仇的机会搅浑水。北边乱成一团,正是东晋光复首都的好机会。本来,带兵打仗是桓温的分内事,但是桓温做什么,殷浩一定要抢一抢。桓温倒是很冷静,殷浩要抢,他也没怎么争,就一句话撂在那里:殷浩吧,是治国的良才。但让他去打仗,这不是混搭是乱搭。意思是,他要是不出事,我桓字就倒过来写。

抢赢了桓温的殷浩借着这个机会明目张胆地都督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给桓温很大的压力。但这次出兵的开局却很晦气:还没出兵殷浩就从马上摔了下来。这是凶兆。

这次北伐看似重大利好,其实很多问题:此时中原一片混战,东晋忽然加入战局,比攻打一方要花更多的精力,弄不好陷入东一枪西一炮的泥潭,就糗大了。

可惜的是,殷浩也确实是陷进去了。

有一个叫魏脱的人投降殷浩之后死了。殷浩让他的弟弟魏憬管理魏脱留下来的遗产,结果姚襄杀了魏憬,吞了他的人口财产。这个姚襄就是后来后秦的开国君主姚苌的哥哥。打仗要人口,趁着别人弱势,趁机兼并本就是天道。本来,人家胡人自相残杀,爱咋咋,跟殷浩没什么关系。可这时候殷浩主持正义的书生意气上来了,觉得这个头,自己得替魏憬出,姚襄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从小被书生理想养大的殷浩耻于承认利益才是永远的朋友。于是姚襄就看见魏家的后代频繁出入殷浩的大营,正怀疑他们要里应外合杀他,结果还真有他的人要反了投奔殷浩。姚襄听到消息,二话不说,杀。

殷浩大怒,想要带兵进攻,杀了姚襄。殷浩的自信,来自于他之前搞了个暗杀苻健的行动。这时候苻健的一个侄子苻眉从首都洛阳逃了出来,在信息极度不畅通的时代,殷浩以为苻健死了。兴奋之下表示,我要杀到洛阳去,反攻首都,修复园陵。那什么扬州刺史的活我也不干了,桓温我也不想管了,等我打下洛阳,我就专门待在洛阳,我也不回去了。洛阳的门殷浩还没看见呢,朝廷看见他忽然抽疯,自然是要敲打他让他冷静,只说不许。正在辅政的琅琊王司马昱的言下之意:你倒是忘了要压着桓温的事情啦?你不干扬州刺史难道让桓温的人去?

殷浩才不管。继续意气昂扬地往洛阳出发,计划着要修复陵园,还都洛阳。结果才到许昌,就接到噩耗:刚投诚过来的后赵大将张遇因为觉得自己没被殷浩重视投降了苻健,把许昌给让了出去。殷浩气死了,派谢尚去打。结果谢尚的贵族习气比殷浩还严重,自然是打了败仗,一帮人退回大本营。姚襄觉得他的机会来了,于是也反了。姚襄的反叛加上苻健没死,让殷浩害怕自己陷入多方作战的困境,被这些彪悍的少数民族杀得葬身疆场,重蹈当年王衍的覆辙,于是丢盔弃甲,跑了回去。

桓温见机很淡定地把早就准备好的奏章拿了出来,请中央把殷浩废为庶人,面壁思过去。

殷浩这回简直是从天上跌到了地下,但在落魄时,他依然保持着贵族的风度。除了常常在纸上写下“咄咄逼人”四个字暗讽桓温之外,没有更多的怨言。然而最后,又是这种充满优越感的矜持断送了殷浩最后入仕的机会。

后来桓温曾经招安过殷浩一次,邀请他出来做尚书令。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个东山再起的好机会。韩信还能忍受胯下之辱,殷浩借着这个机会进入朝廷,将来才有机会把桓温搞出朝廷。殷浩也不傻,这个位子他是准备接受的,但是写答书的时候犯了难:不能表现出太高兴,否则让桓温低看了他,不能表现得太感谢,要不然让桓温以为他刻意巴结。这个回信殷浩写了十多份都不满意,最后干脆,什么也没写,给了桓温一张白纸。

桓温一看怒了,什么意思?让他猜?桓温是个直来直往的人,在玄学上的修养也比较差,殷浩不是杨修,桓温也不是曹操,没雅兴来猜测他的意思。桓温干脆说,既然是空的,就当你不想干好了。换人!

殷浩这点傻乎乎的矜持就不如王衍:人家王衍可以“信口雌黄”,说过了也可以拒不承认这话是我说的。殷浩怎么就不会呢?随便扯两句肉麻兮兮的马屁拍一下,对于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来说不算是难事吧?

后来人自然就学乖了,站在殷浩这些“傻子”的肩膀上吸取他们失败的人生教训: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自尊自爱的修养没法带来好处,信口雌黄、口蜜腹剑玩儿得越来越溜,管你是谁,管我是谁,随时随地,都可以轻轻松松跪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